關(guān)鍵詞:
收錄約1萬典故,50萬詞匯、2萬作家信息
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
《漢語大詞典》:調(diào)伏(調(diào)伏)
(1).佛教謂調(diào)和身口意三業(yè),以制伏諸惡。《維摩經(jīng)·香積佛品》:“以難化之人,心如猨猴,故以若干種法,制御其心,乃可調(diào)伏?!?宋 梅堯臣 《呂山人同荊供奉見過》詩(shī):“聞?wù)h道心調(diào)伏久,等閑休要起嫌猜。” 清 唐孫華 《再迭前韻》之一:“靜中調(diào)伏道心多,早卻杯鐺避酒魔?!?br />(2).調(diào)教馴服,降服。舊唐書·蜀王愔傳:“禽獸調(diào)伏,可以馴擾於人;鐵石鐫鍊,可為方圓之器。” 宋 蘇轍 《歷代論一·漢文帝》:“ 匈奴 桀敖,陵駕中國(guó)。帝屈體遺書,厚以繒絮,雖未能調(diào)伏,然兵革之禍,比 武帝 世十一、二耳。” 許地山 《綴網(wǎng)勞蛛》:“但他底威儀常是調(diào)伏這班人邪念,教他們轉(zhuǎn)過心來承認(rèn)她是他們底師保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后服(後服)
(1).較遲降服。《公羊傳·僖公四年》:“ 楚 有王者則后服,無王者則先叛?!?span id="q1vqet1" class="book">《史記·張儀列傳》:“天下有后服者先亡。” 宋 歐陽(yáng)修 《太子太師致仕贈(zèng)司空兼侍中文惠陳公神道碑銘》:“公以謂 晉 自前世為險(xiǎn)國(guó),常先叛而后服者,恃此也?!?br />(2).指后降服的人。后漢書·皇甫嵩傳:“崇恩以綏先附,振武以臨后服。” 南朝 梁 沈約 《應(yīng)詔樂游苑餞回僧珍詩(shī)》:“命師誅后服,授律緩前禽?!?/div>
《漢語大詞典》:歸伏(歸伏)
歸順降服。后漢書·桓譚傳:“四方盜賊未盡歸伏者,此權(quán)謀未得也?!?南朝 陳 徐陵 《與智顗書》:“無畏之吼,眾咸歸伏?!?元 鄭光祖 《老君堂》楔子:“自俺 大唐 建國(guó)以來,各處都?xì)w伏了。”
分類:歸順降服
《漢語大詞典》:服猛
謂降服兇猛之?dāng)场?span id="wcx9tix" class="book">《禮記·郊特牲》:“虎豹之皮,示服猛也?!?唐 王損之 《汗血馬賦》:“當(dāng)其 武皇 燿兵,貳師服猛,破 大宛 之殊俗,獲斯馬於絶境?!?宋 劉宰 《次圣與小兒啖虎脯篇》:“服猛豈渠能,過奬謝吾黨?!?/div>
分類:降服兇猛
《漢語大詞典》:割面
(1).割破顏面,表示降服。晉書·劉曜載記:“﹝ 游子遠(yuǎn) ﹞躬先士卒,掃壁而出,遲明覆之,生擒 伊餘 ,悉俘其眾。 權(quán)渠 大懼,被髮割面而降?!?br />(2).刺臉。謂風(fēng)寒而烈。 唐 王建 《關(guān)山月》詩(shī):“邊風(fēng)割面天欲明, 金沙嶺 西看看沒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系組(繫組)
指帝王系組于頸。表示降服。組,系印之絲帶。典出史記·高帝本紀(jì):“﹝ 沛公 ﹞至 霸上 。 秦王 子?jì)?素車白馬,係頸以組,封皇帝璽符節(jié),降 枳道 旁?!?span id="0sdmxfi" class="book">《漢書·高帝記上》引此文, 顏師古 注:“ 應(yīng)劭 曰:‘組者,天子韍也。係頸者,言欲自殺也?!私M謂綬也,所以帶璽也?!?清 陳夢(mèng)雷 《秋興》詩(shī)之一:“降王繫組新投欵,大將櫜弓好運(yùn)籌?!?/div>
《漢語大詞典》:內(nèi)款
猶內(nèi)樣。兒女英雄傳第二四回:“ 褚大娘子 見過了眾人,連忙過來見姑娘,見他頭上略帶著幾枝內(nèi)款時(shí)妝的珠翠?!?span id="em53gcm" class="book">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三二回:“ 安老爺 再三留他不住……便把他素日愛的家做活計(jì),內(nèi)款器皿以及內(nèi)造精細(xì)糕點(diǎn)路菜之類,備辦了些?!?br />歸順,降服。內(nèi),“ 納 ”的古字。《南齊書·氐傳》:“昔絶國(guó)入贄,美稱前冊(cè);殊俗內(nèi)款,聲流往記。”
分類:歸順降服
《漢語大詞典》:降首
(1).降服,投降。后漢書·西域傳序:“雖有降首,曾莫懲革,自此浸以疏慢矣?!?李賢 注:“首,猶服也?!?a class='poemCommentLink' target='_blank'>《魏書·崔亮傳》:“若畏威降首者,自加蠲宥,以仁為本,任之雅算?!?span id="qmara06" class="book">《資治通鑒·晉武帝太康元年》:“ 晧 懼,乃圖降首?!?br />(2).投降的首領(lǐng)。猶降將。三國(guó)志·吳志·吳主傳:“ 蜀 軍分據(jù)險(xiǎn)地,前后五十餘營(yíng), 遜 隨輕重以兵應(yīng)拒,自正月至閏月,大破之,臨陳所斬及投兵降首數(shù)萬人?!?/div>
《漢語大詞典》:脅降(脅降)
迫使降服;被迫投降。 唐 韓愈 《〈張中丞傳〉后敘》:“城陷,賊以刃脅降 廵 , 廵 不屈?!?宋 李綱 《申省措置酌情處斷招降盜賊狀》:“及與官軍已入賊巢,逃避無所,乃始祈哀乞降,保全性命,出於事不獲已,此脅降也?!?范文瀾 蔡美彪 等《中國(guó)通史》第二編第二章第一節(jié):“ 匈奴 用迫害、誘惑等方法,要 蘇武 投降, 蘇武 早拼一死,堅(jiān)持不屈,擊敗了 匈奴 脅降的詭謀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蟻伏(蟻伏)
比喻降服者之多。 唐 陳子昂 《送著作佐郎崔融等從梁王東征》詩(shī)序:“自我大君受命,百蠻蟻伏, 匈奴 舍 蒲桃之宮 , 越裳 重翡翠之貢?!?/div>
分類:降服
《漢語大詞典》:弭首
猶俯首。降服。 清 魏源 圣武記卷四:“于是 泉 人亦弭首附於賊?!?清 陳康祺 郎潛紀(jì)聞卷七:“四鎮(zhèn)守 舟山 時(shí),兵民輯睦,忠義嚮應(yīng),西人已喪膽思遁,其時(shí)若非大帥遙制,可使弭首受約束?!?/div>
分類:俯首降服
《漢語大詞典》:填服
鎮(zhèn)服。填,通“ 鎮(zhèn) ”。漢書·王莽傳上:“ 莽 非敢有它,但欲稱攝以重其權(quán),填服天下耳?!?宋 江休復(fù) 《江鄰幾雜志》:“説以神道設(shè)教填服戎心, 祥符 中所講禮文悉起於此?!?span id="0to31jd" class="book">《資治通鑒·漢高帝七年》:“臣 光 曰:王者以仁義為麗,道德為威,未聞其以宮室填服天下也?!?br />謂殺戮降服者。填,通“ 殄 ”。《穀梁傳·隱公五年》:“伐不踰時(shí),戰(zhàn)不逐奔,誅不填服。” 王引之 經(jīng)義述聞·春秋穀梁傳:“填讀為殄,謂殄戮之也;不殄服,猶言不殺降也。作‘填’者,假借字耳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入降
歸順降服。史記·淮南衡山列傳:“ 南越 賓服, 羌僰 入獻(xiàn), 東甌 入降,廣 長(zhǎng)榆 ,開 朔方 , 匈奴 折翅傷翼,失援不振?!?/div>
分類:歸順降服
《漢語大詞典》:束首
猶俯首。表示降服。南齊書·周山圖傳:“ 山圖 設(shè)伏兵於水側(cè),擊斬 鳳 首,眾百餘人束首降?!?span id="odaaedb" class="book">《資治通鑒·后晉齊王開運(yùn)二年》:“與其束首就擒,曷若以身許國(guó)?!?/div>
分類:俯首降服
《漢語大詞典》:擁社(擁社)
抱持社主。表示降服。左傳·襄公二十五年:“ 陳侯 免,擁社,使其眾男女別而纍,以待於朝?!?杜預(yù) 注:“免,喪服。擁社,抱社主,示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