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(guān)鍵詞:
收錄約1萬典故,50萬詞匯、2萬作家信息
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
檢索結(jié)果:全部 340詞典 9分類詞匯 331
《國語辭典》:巷議街譚(巷議街譚)  拼音:xiàng yì jiē tán
大街小巷中人們的傳言、議論。如:「巷議街譚多是傳說而非事實(shí)?!挂沧鳌附终勏镒h」、「巷議街談」。
《國語辭典》:聐聐聒聒  拼音:yà yà guā guā
擬聲詞。形容議論說話的聲音?!冻蹩膛陌阁@奇》卷二六:「兩個人常自聐聐聒聒的一番,我也不知一個清頭?!挂沧鳌高筮髧亣仭?、「嘰嘰咕咕」。
《國語辭典》:言真道假  拼音:yán zhēn dào jiǎ
泛指批評議論?!队魇烂餮?。卷一。蔣興哥重會珍珠衫》:「件件的翻覆認(rèn)看,言真道假、彈觔估兩的在日光中烜耀?!?/div>
《國語辭典》:長篇闊論(長篇闊論)  拼音:cháng piān kuò lùn
篇幅很長的文章或滔滔不絕的議論?!段拿餍∈贰返谌寤兀骸肛股灿X好笑,不由的心頭火發(fā),長篇闊論,寫上一封信?!?/div>
《國語辭典》:針針見血(針針見血)  拼音:zhēn zhēn jiàn xiě
比喻議論精辟,切中要點(diǎn)。如:「這篇社論深入分析環(huán)保問題,洞察時弊,針針見血?!?/div>
《國語辭典》:直言讜議(直言讜議)  拼音:zhí yán dǎng yì
正直的議論。宋。錢易《南部新書。甲》:「每侍臣賜對,則左右悉去,故直言讜議,盡得上達(dá)。」
分類:正直議論
《國語辭典》:引人非議(引人非議)  拼音:yǐn rén fēi yì
引起他人產(chǎn)生反對、指責(zé)的議論。如:「他的主張引人非議,所以很快就修正了?!?/div>
《國語辭典》:坐而論道(坐而論道)  拼音:zuò ér lùn dào
本指大臣隨侍帝王講論政事?!吨芏Y。冬官??脊び洝罚骸缸摰?,謂之王公;作而行之,謂之士大夫。」《抱樸子。內(nèi)篇。明本》:「又坐而論道,謂之三公。國之有道,貧賤者恥焉。」后指空談大道理而不實(shí)踐。《晉書。卷五五。夏侯湛傳》:「卿士常伯,被朱佩紫,耀金帶白,坐而論道者,又充路盈寢,黃幄玉階之內(nèi),飽其尺牘矣?!?/div>
《國語辭典》:讜論侃侃(讜論侃侃)  拼音:dǎng lùn kǎn kǎn
讜論,正直的言論。讜論侃侃指議論理直氣壯,從容不迫無所畏懼。宋。蘇舜欽〈祭滕子京文〉:「往在諫列,讜論侃侃,屢觸權(quán)要,卒就貶竄。」
《國語辭典》:獨(dú)排眾議(獨(dú)排眾議)  拼音:dú pái zhòng yì
堅(jiān)持自己的主張,排斥眾人的議論。如:「當(dāng)大家都覺得應(yīng)該放棄這個企劃案時,惟有他獨(dú)排眾議認(rèn)為應(yīng)該繼續(xù)下去?!?/div>
《國語辭典》:風(fēng)言風(fēng)語(風(fēng)言風(fēng)語)  拼音:fēng yán fēng yǔ
1.沒有根據(jù)的傳說。元。李壽卿《度柳翠》第一折:「我那里聽你那風(fēng)言風(fēng)語?!埂镀缏窡簟返谌呋兀骸钢灰蛩染胁?,分明是董橘泉誤投補(bǔ)劑,我后來用大承氣湯還下不過來,不知那個狗雜種風(fēng)言風(fēng)語,說是我治死了?!挂沧鳌革L(fēng)言醋語」、「風(fēng)言霧語」。
2.相涉風(fēng)情的話?!冻绲澅窘鹌棵贰返诙兀骸刚l知,飲著飲著,那婦人竟是風(fēng)言風(fēng)語的說起來,后來,竟要把自己飲殘的半杯酒送給武松去吃?!?/div>
《國語辭典》:高談大論(高談大論)  拼音:gāo tán dà lùn
懸得甚高、不切實(shí)際的言論。宋。朱熹〈答趙子欽〉:「人欲橫流不自知覺,而高談大論以為天理盡在是也?!挂沧鳌父哒労胝摗埂?/div>
《國語辭典》:高談虛論(高談虛論)  拼音:gāo tán xū lùn
高深玄妙,不切實(shí)際的言論。北齊。顏之推《顏氏家訓(xùn)。涉務(wù)》:「士君子之處世,貴能有益于物耳,不徒高談虛論。」也作「高談虛辭」、「虛談高論」、「虛論高議」。
《漢語大詞典》:圪吵
方言。爭吵,議論。 成一 《頂凌下種》:“圪吵甚哩,悄悄聽吧!” 鄭義 《秋雨漫漫》二:“今日下午,把咱們這個會議挪到河底去開,就算個現(xiàn)場會吧。不要光坐在屋里圪吵甚的六十五萬、一百萬的,先摸摸底兒。”
《國語辭典》:對空策(對空策)  拼音:duì kōng cè
對,回答???,浮泛不實(shí)際。策,裝編成書的竹片或木片。對空策原指舊時在??場中答題空泛而不實(shí)際。比喻做事不切實(shí)際或文章空洞無物。
《國語辭典》:對策(對策)  拼音:duì cè
1.古代科舉考試時,士子針對皇帝策問,提出一套治理政事的方略。南朝梁。劉協(xié)《文心雕龍。議對》:「對策者,應(yīng)詔而陳政也。……漢文中年,始舉賢良,晁錯對策,蔚為舉首。」《紅樓夢》第一七、一八回:「虧你今夜不過如此,將來金殿對策,你大約連趙錢孫李都忘了呢!」也稱為「射策」。
2.對付的策略方案。如:「想不出更好的對策?!?/div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