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(guān)鍵詞:
收錄約1萬典故,50萬詞匯、2萬作家信息
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
《國語辭典》:棺材板  拼音:guān cai bǎn
1.棺材。
2.比喻人面無表情。如:「瞧他那一付棺材板似的臉孔,不知道又是誰招惹了他?」
3.一種小吃點心。將炸熟的方形面包挖空,填入奶油面糊,配上雞肝、豌豆、蝦仁、馬鈴薯、花枝等材料,再將原挖出的面包片覆蓋上。因形狀與過程像棺材封棺一樣,故稱為「棺材板」。流行于臺南市一帶。早期也稱為「雞肝板」。
《國語辭典》:芙蓉糕  拼音:fú róng gāo
1.一種點心,面上有糖。
2.(歇后語)一面兒。芙蓉糕面上有糖。比喻只重一面。如:「那個人怎么那么重財??!你不知道么?芙蓉糕──一面兒?!?/div>
《國語辭典》:餐點(餐點)  拼音:cān diǎn
飯食和點心。如:「這次野外郊游的餐點,請各位自行準備?!?/div>
《國語辭典》:奶捲  拼音:nǎi juǎn
用奶油、面粉所作成的西式點心。以其成捲形而名。
《國語辭典》:泡芙  拼音:pào fú
包有果醬或奶油等的酥皮點心。為英語Puff的音譯。
《國語辭典》:果點(果點)  拼音:guǒ diǎn
水果和糕餅之類的點心。如:「這家店的果點真是名不虛傳?!埂?a target='_blank'>紅樓夢》第七○回:「一面吩咐預備了幾色果點之類,一面就打發(fā)人分頭去請眾人?!?/div>
《國語辭典》:板搭馓子(板搭馓子)  拼音:bǎn dā sǎn zi
一種北方點心。用面粉做成一束細絲之后,加以油炸即成。也稱為「扳搭馓子」、「馓子」。
《國語辭典》:米苔目  拼音:mǐ tái mù
用米制成的條狀食品??勺鰶鍪滁c心,也可熟食。
《國語辭典》:馬來糕(馬來糕)  拼音:mǎ lái gāo
一種發(fā)面類點心。以雞蛋、沙拉油、高低筋面粉、玉米粉、細砂糖、香草片、鹽、無糖奶水、發(fā)粉等材料混合拌勻,倒入模型中,蒸熟而成。如:「馬拉糕是著名的粵式糕點,呈金黃色,新鮮吃時非常蓬松、柔軟,帶有輕微的香味?!?/div>
《國語辭典》:泡茶館(泡茶館)  拼音:pào chá guǎn
坐在茶館里喝茶吃點心,消磨時間。如:「既然大家閒著,就一起去泡茶館吧。」
《國語辭典》:蒲包兒(蒲包兒)  拼音:pú bāo ér
1.香蒲葉所編成的用具,可以裝東西。
2.舊時饋贈水果或點心類的食品時,通常都用蒲包兒裝起來,所以這類的禮品,也稱為「蒲包兒」。
3.北平方言:(1)指好虛榮,專講外表漂亮而無才能的人。(2)指禮物。
《國語辭典》:破酥包  拼音:pò sū bāo
一種點心。利用發(fā)面、燙面、油酥面團,做成夾合酥的皮,將其分成小面團,搟成中厚外薄的圓皮,包入餡料,再放入蒸籠蒸熟,即可食用。
《國語辭典》:溜縫兒(溜縫兒)  拼音:liù fèng ér
吃過正餐后,再吃些小點心,把胃填滿。如:「飯后再來些糕點溜縫兒?!?/div>
《國語辭典》:老婆餅(老婆餅)  拼音:lǎo pó bǐng
一種廣式點心。以面粉摻酥油制成面團,內(nèi)夾甜糯米烘焙而成。相傳廣州有人嗜吃此餅,甚至不惜傾家、賣妻購餅,故稱。見清。徐珂《清稗類鈔。飲食類。老婆餅》。
《國語辭典》:小籠包(小籠包)  拼音:xiǎo lóng bāo
一種面食點心,似包子而較小,內(nèi)包肉餡,蒸熟食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