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(guān)鍵詞:
收錄約1萬典故,50萬詞匯、2萬作家信息
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
《漢語大詞典》:無正(無正)
(1).謂沒有正確的。國語·晉語四:“ 管仲 歿矣,多讒在側(cè)。謀而無正,衷而思始?!?韋昭 注:“無正,無正從也?!?br />(2).無人評正是非。《楚辭·嚴忌〈哀時命〉》:“懷瑤象而佩瓊兮,愿陳列而無正。” 朱熹 集注:“無正,言無人能知己之賢,而平其是非也?!?/div>
《國語辭典》:閒話(閒話)  拼音:xián huà
1.無關(guān)緊要的話,隨便說的話?!度龂萘x》第六○回:「飲酒間,玄德只說閒話,并不提起西川之事?!埂度辶滞馐贰返谌兀骸戈稗S辦了一桌齊整菜,恭恭敬敬,奉坐請酒,席間說了些閒話。」
2.隨意聊天談話。《喻世明言。卷一。蔣興哥重會珍珠衫》:「我家與你相近,不耐煩時,就過來閒話。」
3.評論的言語。《紅樓夢》第九回:「金榮越發(fā)得了意,搖頭咂嘴的,口內(nèi)還說許多閒話?!?/div>
《漢語大詞典》:訚訚
1.說話和悅而又能辯明是非之貌。
2.盛貌。
3.犬吠聲。誾,用同"狺"。
4.高大貌。誾,通"言"。
《漢語大詞典》:枉直
曲與直。比喻是非、好壞。后漢書·西域傳·大秦:“常使一人持囊隨王車,人有言事者,即以書投囊中,王至宮發(fā)省,理其枉直?!?晉 葛洪 抱樸子·酒誡:“ 于公 聰達,明於聽斷,小大以情,不失枉直?!?宋 蘇轍 《四論熙河邊事札子》:“今若不問枉直所在,興忿恚之師,為必取之計,則 關(guān) 陜 兵禍,漸不可知?!?章炳麟 《菌說》:“若專以是非枉直相角,則天下皆惡直丑正者矣?!?/div>
分類:是非好壞
《國語辭典》:明斷(明斷)  拼音:míng duàn
明確的判斷是非。《后漢書。卷三一??讑^傳》:「為政明斷,甄善疾非?!埂度龂萘x》第一二○回:「皓才識明斷,堪為帝王?!?/div>
《國語辭典》:迷惑  拼音:mí huò
1.不明事理、胸無所主?!盾髯?。大略》:「故民迷惑而陷禍患,此刑罰之所以繁也?!埂妒酚?。卷三九。晉世家》:「周厲王迷惑暴虐,國人作亂。」
2.無法弄清楚?!俄n非子。說林上》:「管仲、隰朋,從于桓公伐孤竹,春往冬反,迷惑失道。」
3.使人迷惑?!肚f子。盜蹠》:「矯言偽行,以迷惑天下之主,而欲求富貴焉?!?/div>
《漢語大詞典》:圓機(圓機)
(1).猶環(huán)中。喻超脫是非,不為外物所拘牽。莊子·盜跖:“若是若非,執(zhí)而圓機;獨成而意,與道徘徊?!?成玄英 疏:“圓機,猶環(huán)中也。執(zhí)於環(huán)中之道以應是非,用於獨化之心以成其意,故能冥其虛通之理,轉(zhuǎn)變無窮者也。” 陳鼓應 注引 李勉 曰:“亦猶《齊物論》‘得其環(huán)中,以應無窮’之意。‘執(zhí)而圓機’,謂執(zhí)汝圓形之機件以相轉(zhuǎn)不息,忘去是非?!?br />(2).指見解超脫,圓通機變。 隋 王通 中說·周公:“安得圓機之士,與之共言九流哉!” 宋 文天祥 《集杜詩·〈劉沐〉序》:“沉實有謀,圓機應物?!眳⒁姟?環(huán)中 ”。
《國語辭典》:環(huán)中(環(huán)中)  拼音:huán zhōng
1.圓環(huán)的中心。比喻空虛而無是非的境界?!肚f子。內(nèi)篇。齊物論》:「彼是莫得其偶,謂之道樞,樞始得其環(huán)中,以應無窮?!埂杜f唐書。卷一七四。李德裕傳。史臣曰》:「所可議者,不能釋憾解仇,以德報怨,泯是非于度外,齊彼我于環(huán)中?!?br />2.范圍之內(nèi),掌握之中。《梁書。卷一。武帝本紀上》:「公受言本朝,輕兵赴襲,糜以長算,制之環(huán)中?!?/div>
《國語辭典》:辨正  拼音:biàn zhèng
辨明是非,改正謬誤。如:「這篇作文的錯字連篇,非得一一辨正不可?!鼓铣骸f(xié)《文心雕龍。論說》:「原夫論之為體,所以辨正然否,窮于有數(shù),追于無形。」《隋書。卷二。高祖紀下》:「自晉氏播遷,兵戈不息,雅樂流散,年代已多,四方未一,無由辨正?!?/div>
《國語辭典》:質(zhì)問(質(zhì)問)  拼音:zhí wèn
1.詰問、責問?!都t樓夢》第六○回:「小蹄子,你走罷。俗語:『不經(jīng)一事,不長一智。』我如今知道了,你又該來質(zhì)問我。」
2.質(zhì)疑詢問。《新五代史。卷三一。周臣傳。鄭仁誨傳》:「每事有疑,即從仁誨質(zhì)問,仁誨所對不阿,周太祖益奇之?!埂冻蹩膛陌阁@奇》卷三八:「總管就把婢子容貌年齒之類,兩相質(zhì)問,無一不合?!?/div>
《國語辭典》:論理(論理)  拼音:lùn lǐ
1.論說道理,邏輯學上指依合理的原理或法則辯證正誤的方法?!妒酚?。卷八七。李斯傳》:「諫說論理之臣聞于側(cè),則流漫之志詘矣?!?br />2.照道理說。《紅樓夢》第二九回:「論理,我比不得別人,應該里頭伺候?!埂度辶滞馐贰返诰呕兀骸刚摾?,我弟兄既仰慕他,就該先到他家相見訂交。」
《漢語大詞典》:倒植
(1).倒;倒置。謂將事物的首尾、上下、順序、性質(zhì)、是非、地位等顛倒過來,與正常情況相反。莊子·外物:“草木之倒植者過半,而不知其然?!?漢 賈誼 《新書·威不信》:“足反居上,首顧居下,是倒植之勢也。” 宋 無名氏 《儒林公議》卷下:“古者,尊中國賤夷狄,真若首足。二 漢 雖議和親,然禮亦不至均。今若是,是與之抗立,首足并處,失孰甚焉。臣恐久之,非但并處,又病倒植,顧其國號 契丹 足矣?!?明 張居正 《乞鑒別忠邪以定國是疏》:“臣若隱忍不言,將使忠邪混淆,是非倒植,卒致國是不定,政本動搖,非細故也?!?br />(2).倒裝,修辭方法之一。有意識地顛倒詞句的順序,以調(diào)和音節(jié),錯綜句法,加強語勢。 章炳麟 《文學說例》:“倒植者,若書·禹貢言‘祇臺德先’……即‘先祇臺德’也?!?/div>
《漢語大詞典》:交斗
見“ 交鬭 ”。
《國語辭典》:武斷(武斷)  拼音:wǔ duàn
1.指以權(quán)勢斷定是非曲直。《史記。卷三○。平準書》:「或至兼并豪黨之徒,以武斷于鄉(xiāng)曲?!埂冻蹩膛陌阁@奇》卷四:「至若舞文的滑吏,武斷的土豪,自有刑宰主之?!?br />2.主觀輕率地判斷。如:「在沒有調(diào)查清楚前,不可武斷下評論?!?/div>
《國語辭典》:訴訟(訴訟)  拼音:sù sòng
法律上指因私權(quán)不獲履行、受到侵害、或其他事項爭執(zhí)不能解決時,請求司法機構(gòu)本于司法權(quán),依法裁判的行為。
《漢語大詞典》:識性(識性)
審察事物、判別是非的稟性。晉書·傅咸傳:“ 咸 字 長虞 ,剛簡有大節(jié)。風格峻整,識性明悟,疾惡如仇,推賢樂善?!?span id="8p2djs6" class="book">《北史·李彪傳》:“ 彪 雖宿非清第,代闕華資,然識性嚴聰,學博墳籍。” 宋 周密 《癸辛雜識續(xù)集·宋江三十六贊》:“余嘗以 江 之所為,雖不得自齒,然其識性卓超有過人者?!?/div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