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鍵詞:
收錄約1萬典故,50萬詞匯、2萬作家信息
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
《國語辭典》:內亂(內亂)  拼音:nèi luàn
國家內部發(fā)生動亂不安的局面。如:「那個國家因常年內亂,以致民生凋敝,百姓流離失所?!埂抖Y記。雜記》:「內亂不與焉,外患弗辟也?!埂妒酚?。卷六六。伍子胥列傳》:「楚昭王見吳有內亂,乃復入郢。」《三國演義》第二回:「況封谞等結連黃巾,欲為內亂?!?/div>
《國語辭典》:內亂罪(內亂罪)  拼音:nèi luàn zuì
危害國家內部存立的犯罪,屬刑事罪??煞譃槠胀▋葋y罪、暴動內亂罪。
《漢語大詞典》:十年內亂(十年內亂)
特指我國一九六六年至一九七六年的一場由領導者錯誤發(fā)動,被反革命集團利用,給黨、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“文化大革命”。 露菲 《當酸棗紅了的時候》:“父親 孟樹 是市某局局長,十年內亂受盡折磨,現(xiàn)在官復原職了?!?/div>
《國語辭典》:內難(內難)  拼音:nèi nàn
內部的騷亂動蕩?!豆騻?。莊公二十七年》:「君子辟內難,而不辟外難?!埂度龂萘x》第一一四回:「天子方疑主公,若一旦輕出,內難必作矣?!?/div>
《漢語大詞典》:內潰(內潰)
(1).猶內亂。漢書·王莽傳下:“ 劉歆 、 王涉 皆自殺。 莽 以二人骨肉舊臣,惡其內潰,故隱其誅?!?span id="ffaqzpv" class="book">《后漢書·隗囂傳》:“大司馬 董忠 、國師 劉歆 、衛(wèi)將軍 王涉 ,皆結謀內潰?!?晉 皇甫謐 《〈三都賦〉序》:“曩者 漢 室內潰,四海圯裂。”
(2).指內部崩潰。 毛澤東 《抗日游擊戰(zhàn)爭的戰(zhàn)略問題》第四章:“一方面爭取時間加強抗戰(zhàn)力量,同時促進和等候國際形勢的變動和敵人的內潰,以便舉行戰(zhàn)略反攻,驅逐 日 寇出 中國 ?!?/div>
《國語辭典》:蕭墻之禍(蕭墻之禍)  拼音:xiāo qiáng zhī huò
比喻內亂。語本《論語。季氏》:「吾恐季孫之憂,不在顓臾,而在蕭墻之內也?!?/div>
分類:內亂
《漢語大詞典》:軌亂(軌亂)
內亂。軌,通“ 宄 ”。 漢 王符 潛夫論·潛嘆:“夫國君之所以致治者公也。公法行則軌亂絶?!?/div>
分類:內亂
《國語辭典》:五胡  拼音:wǔ hú
匈奴、羯、鮮卑、氐、羌五種族人。
《國語辭典》:寇亂(寇亂)  拼音:kòu luàn
1.外患與內亂?!吨芏Y。春官。大宗伯》:「以恤禮哀寇亂,以賓禮親邦國?!埂度龂萘x》第一二回:「何遭寇亂,聚宗族數(shù)百人,筑堅壁于塢中以御之?!?br />2.侵犯。《周書。卷二九。王勇傳》:「魏永安中,萬俟丑奴等寇亂關隴?!?/div>
《漢語大詞典》:寇難(寇難)
謂由內亂外患所造成的災難。亦指蒙受敵人侵犯之難。荀子·天論:“禮義不修,內外無別,男女淫亂,父子相疑,上下乖離,寇難并至,夫是之謂人祅?!?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·河水四:“昔 獻帝 東遷,逼以寇難?!?唐 李復言 《續(xù)玄怪錄·李衛(wèi)公靖》:“其后竟以兵權靜寇難,功蓋天下?!?宋 曾鞏 《瀛州興造記》:“今 瀛 地震之所摧敗,與 鄭 之火災, 衛(wèi) 之寇難無異?!?/div>
《國語辭典》:在莒  拼音:zài jǔ
春秋時,齊桓公曾流亡莒城,后立為君主,鮑叔牙向他敬酒說:「祝吾君無忘其出而在莒也?!挂姖h。劉向《新序。卷四。雜事》。后用以勉勵人不要忘記顛沛流離的日子,要記取教訓,奮發(fā)圖強。宋。虞儔〈臥病枕上再用韻〉:「飄然儻遂歸田賦,食蘗毋忘在莒時。」
《漢語大詞典》:五單于(五單于)
(1). 西漢 后期, 匈奴 勢弱內亂,分立為五個單于: 呼韓邪單于 、 屠耆單于 、 呼揭單于 、 車犁單于 、 烏藉單于 。五單于互相爭斗,后為 呼韓邪單于 所并。見漢書·匈奴傳下。
(2).泛指 匈奴 各部首領。 唐 王維 《少年行》之三:“偏坐金鞍調白羽,紛紛射殺五單于?!?/div>
《漢語大詞典》:斗蛇(鬥蛇)
典出左傳·莊公十四年:“初,內蛇與外蛇斗於 鄭 南門 中,內蛇死。六年而 厲公 入?!焙笏煲浴岸飞摺庇鲊覂葋y。 唐 盧照鄰 《鄭太子碑銘》:“犬牙 晉 楚 ,鼎定 齊 秦 ,時遇斗蛇之餘,乍進牽羊之弊?!?/div>
《漢語大詞典》:牡飛(牡飛)
門閂自行脫落。古謂內亂之征兆。漢書·五行志中之上:“ 成帝 元延 元年正月, 長安 章城門 門牡自亡, 函谷關 次門牡亦亡……《妖辭》曰:‘關動牡飛,辟為亡道臣為非,厥咎亂臣謀篡?!?顏師古 注:“牡,所以下閉者也?!?a class='poemCommentLink' target='_blank'>《漢書·谷永傳》:“城關守國之固,固將去焉,故牡飛?!?/div>
《國語辭典》:高等法院  拼音:gāo děng fǎ yuàn
審理由地方法院上訴案件,以及內亂、外患和妨害國交之刑事第一審訴訟案件等之司法機關。簡稱為「高院」。